繁体版 简体版
三叶屋 > 历史 > 时空过客4251 > 第五百三十九章 双雄态势 河西战起

35年8月,全国不少地区仍然处于烽火硝烟之中,和平安稳的生活依旧只是普通民众的奢望。

草原东部,日伪军似乎又有了异动的迹象,根据红军在察东地区的游击队反映,过去几个月里日本人一直在从东北往多伦等地大量运送军火,估计是在筹划什么大动作。

同时,随着这些军火而来的还有不少关东军现役军人,而且李守信等伪军将领也在当地大肆招兵买马,如今已扩军两倍有余。

倒是华北的平津等地要显得安静不少,自从去年关东军与金陵签署合约之后,原本发生在双方边界地带的摩擦自然大为缩减,不过相应的却是日本人趁机逐步加大对华北军政两界的渗透。

毕竟随着土共的崛起,在不少人看来,民族矛盾好像并没有阶级矛盾那么重要。

眼瞅着共军已然占据陕晋,说不得过两年就打到北平来了,到时家业不保才是最可怕的,于是人心惶惶之下,肯定会有人想要抱起更粗的大腿。

在这里头自然也少不了日本情报机关的身影,那些或明目张胆、或潜藏深海的特务,大肆制造和传播着有关土共的谣言,以笼络更多的地方实力派为自己效力。

还别说,这一套操作的效果貌似挺不错的,原本的一些中立派乃至反日派,在权衡个人利益关系之后,居然开始高呼起“联日反赤”的口号来。

不过像这种人本来也是被大多数民众所唾弃的,有道是‘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忠臣’,既然有倒向日本人的,肯定也有青睐土共的。

毕竟共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大家了解得不多,但东洋的狼子野心,这些年来国人可看在眼里,如今东四省都还在人家手里呢。

尤其是少部分在华北一带驻扎的青年军人,近一年来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。

过去几年与关东军的作战,让他们认识到了夏日两国的巨大差距,所以不少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些恐惧、退缩乃至屈服的想法。

因为看不到战胜日军的可能,所以仿佛把头埋进沙子里就安全了一般,寄希望于未来能与日本和平相处,哪怕只是维持现状。

但是当共军逐渐扛起抗日旗帜,而且看起来又似乎更有取胜的希望时,特别是在看到日本人上蹿下跳,狼狈不堪的模样后,大家的信心好像一点点地恢复了过来。

对于这些变化,土共当然也一直看在眼里,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,就是为了应对此番情况。

如今驻扎在平津等地的29军里头,可有不少矢志抗日的中高层军官,这些人的政治立场暂且不提,至少在对付日本人这件事上,红军确实和他们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。

话说回来,现在的北夏国局势看起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,红军和关东军之间,正好夹着一个谁都可以欺负,但谁又不能欺负的29军。

被两方势力包在中间的宋哲原固然很不好受,却又因为此时的微妙平衡,居然少了很多军事上的烦恼,大家都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政治活动上了。

换句话说,现在的日本和土共双方,相当于正以华北以及29军为平台,进行着一场你来我往的舆论战,实打实的正面冲突反而很少出现。

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只是暂时的假象而已,短暂的平衡终将会被一方打破。

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关东军很可能把突破口放在了草原东部,他们在多伦训练伪军的行动就是明证。

毕竟走铁路线南下平下津再向西行的计划,不可避免地要先处理29军这个麻烦,后者的实力虽然不足为虑,但武力入侵导致的华北震荡,肯定不是这时的日军能够承担得起的。

想要染指夏国的中原地带,日本人少说也得扩军百万,本土大本营中不是没有人提出这一设想,反正过两年也是要扩军的,若不先下手为强,再等赤党继续坐大下去,可就不好收拾啦。

只是现在的日本还未彻底转入战争状态,高层中各方派系对于此事也一直争执不休,始终达不成统一意见,所以暂时而言,还是只能由关东军凭一己之力对付赤党。

十几万的关东军,对付夏国其他军阀自然不在话下,可是当眼前的敌人变成连续击败遭殃军、东北军以及晋军的赤党时,就由不得日本人随便浪送了,更何况至今满洲的匪患都未能平定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以政治手段攻略华北,同时暗中积蓄力量,在草原给赤党以雷霆一击,最后等待国家做好战争准备,这似乎就成了关东军最佳的选择。

反过来说,对于土共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,贸然出兵华北只能平白给日本人提供下场的机会,而广袤的草原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弱关东军的后勤优势,明显后者更适合作为现阶段的战场。

当然了,这种斗争的规模和强度都不会太大,最近几个月里往往只是几十数百,至多上千人投入战斗,即便后头当真憋出了什么大招,也很难将参战的兵力扩大到十万以上。

道路和后勤是限制战争规模的最大因素之一,以日本目前的国力,顶多维持那套一战水平的铁路线运输体系,几乎不可能仅凭公路和卡车支撑一场师团级以上的作战。

因此所有人都知道,最后的决战还是会围绕那些至关重要的铁路干线进行,被夹在中间的平津也难逃沦为战场的命运,以至于各方各派都在抓紧时间择良木而栖。

相对而言,南方政局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,常凯申依旧高呼着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口号,可这始终无法改变他被牢牢困在长江下游的现状。

历史上的常凯申从27年开始,差不多花了十年之功,才算是囫囵打造了一个勉强像那么回事的中央集权。

但在这条时间线上,土共华南局和华中局两大地区的存在,死死地卡住了金陵政府顺流而上的通道,而北方根据地甚至直接隔断了整个西北。

正因如此,常凯申虽名义上号称领袖,可中西部地区却一直对他听诏不听宣,各路军阀的阳奉阴违也愈发明显。

所以在国内外看来,这时的夏国已然出现了两大可能登顶的势力,就纸面实力而言双方基本不相上下,谁胜谁负还尚未可知。

顺道一提,今年初全面控制晋省之后,土共已经正式将国号从华夏苏维埃共和国,简化成了华夏共和国,这其实也是在向外界传递着某种信号。

不过红军的称呼暂时还是不会变的,包括首都也只是名义上临时定在了长安,但中央办公地依旧留在略阳没有迁离,对于根据地内部而言,这次更名造成的影响并不算大。

去年伍翔宇和张汉卿达成的密约,还只是商定由东北军让出凤翔和潼关以及铁路线沿途区域,由此可见那时的土共还未设想过,在短期内直接接收关中的方案。

包括接下来对晋军的作战,按照最开始的预计也仅仅是拿下晋南地区,然后以晋中为界与阎西山对峙,再收拢力量集中消化东北军。

谁曾想,不知是土共对自身力量的增长太过低估,还是对阎西山的晋军战斗力过于高看,反正三四个月之后,红军一路推平了晋省,连带着后续所有的计划全部都被打乱。

幸福的烦恼啊,好在对此土共也不是没有准备,和晋察冀根据地贯通之后,红军便正式与日本人碰上了头,由此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动员东北军中愿意抗日的力量奔赴前线,从而完成对整个东北军的改编。

同时张汉卿也没想到共军的实力居然会这么强,所以也不得不跟着转变想法,主动让出较之先前更多的份额,以争取政治上的加分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