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三叶屋 > 历史 > 时空过客4251 > 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具显威

对于红军而言,解决日军投入到北平周边的一万多军队,有点难度,但又不算太大。

此时需要面对的困难,无非是后勤线稍微长了那么一点,投入的兵力也因为距离的增加而被稀释了不少。

但如果仅仅以北平为目标的话,这些问题的影响倒也没有太过明显,克服克服总是有办法解决的。

毕竟中央为了华北战事,可是连西北和西南的进程都不得不延后了,甚至根据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,也因为让步于军工而耽搁了下来。

更不用说由关中到张垣的这整条铁路,最近一个多月里几乎全部都用于军事后勤运输,那都是无形的损失。

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,准备之充分自然要胜过匆匆发动的日军,只是那代价同样也转化为了,压在华北方面军身上的担子。

这支新成立的方面军,主要就是以先前的红五方面军为基础,再加上从各根据地抽调而来的部队整合而成,由此可见,中央算是下了重本的。

组建新方面的唯一目的就是面向华北日军,其身后便是整个中央根据地,担子自然轻不到哪去,所以在战略上基本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。

晋察战役让穆虎三的指挥天赋尽情地展现了出来,以至于使他很快在几大外派将才中脱颖而出,顺利过渡华北方面军司令。

作为红军当中不多见的,能与日军打得有声有色、丝毫不显弱势的指挥员,穆虎三再次被委以重任,他的心里自然清楚中央需要的是什么结果。

一花独放不是春,华北方面军在组建之初便集结了全军的大半精华力量,实际上就是有拿日军练手的意思。

趁着敌人还没完全适应红军的作战风格,在较低强度的作战中锻炼部队能力,同时让全军上下对日军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
既不能妄自菲薄,也不可狂妄自大,要找准其中的尺度,就需要指挥员选择合适的时机让队伍得到充分的锻炼——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心理上。

而等队伍带出来之后,再把集结而来的干部分散到各个方面军中,以此快速提升全军的对日作战能力。

甚至按照中央前不久的那个更加夸张的计划,若是日军不愿扩大战争,而是以华北为战场和红军消磨的话,那么还可以把各支能带过来的部队,都拉上去试试,让大家都见识见识小鬼子的水平。

当然了,如果日本人打算在这时扩大战争,那么红军也愿意奉陪到底。

届时华北方面军或许会首当其冲,遭受最大的打击,但方面军的全军上下对此早已做好了准备,他们跑过来抗日,可不是为了刷资历的。

晋察战役的伤亡率已经统计出来,也在部队内部进行了公布,不算早期规模较小时的战役,那次对日首战可以说创下了红军伤亡的最高纪录。

为了此战,红军前期准备了将近12万的兵力,实际参与作战的部队大约在5-6万之间。

而日军则是4万日军+4万伪军的配置,具体到战场上,不计伪军的话,主要参与前线作战的应该是日军第6师团,然后再加上骑兵第4旅团和独立混成第1旅团,也就是三万不到的样子。

日军那边的伤亡数字暂且不提,红军这里总计牺牲五千余人、负伤六千余人、失踪两百余人,加在一起就是上万的伤亡,换做几年前都足够伤筋动骨了,放在这时也照样让人痛心。

这还是因为有半个本土作战的优势,除非是绝对必要的任务,部队伤亡较大时往往会优先撤回来并由后备队替换。

加上土共在后勤医疗方面也下了血本,所以勉强把重伤死亡率降了下来,否则结果只会更加难看。

之所以会出现这么高的伤亡率,战后总结起来,主要还是指战员们对于日军的火力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,许多战士都是死于敌人的炮火覆盖以及机枪扫射之中。

最近几年来,土共的根据地越来越稳固,军工产业的发展也比较顺利,所以红军的装备自然是越来越好,到了近两年更可谓是打遍全国无敌手。

尤其是34年底的晋省战役,红军在攻打晋阳时狠狠地发挥了一波火力优势,这些辉煌的战果,自然不可避免得带来了或大或小的轻敌情绪。

正如日军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般,红军同样需要通过战争来自我调整,好在后者的组织性要远胜于前者,这才过去几个月的时间,在党组织的带领下,全军上下就统一好了思想。

哪像日本人,吃了教训之后,还老是藏着掖着不肯公布出来,生怕不小心露着了怯。

最搞笑的是,明明第六师团的损失是最大的,日本官方的宣传中还始终坚持其只伤亡了七百多人。

根据红军这边的推测,这里的实际数据起码得翻个十倍,再加上另外一个骑兵旅团和独立混成旅团,日军的伤亡总数不会比红军低到哪去,甚至因为救治不够及时,死亡率还要更高一些。

对于日本人的掩耳盗铃,土共也不知应该作何评价,从某种程度上说,或许红军还得感谢他们这么干了,毕竟愿意连续踩两次坑的敌人可是难得遇见。

此外,日军各部队之间、部队上下之间还往往缺乏高效的沟通机制,很多时候就连搬块砖都要死人,结果更是导致其反应迟钝,难以对新局势做出及时调整。

所以明明军部已经知晓共军的战争实力,内阁也有人认识到了共党的可怕之处,但他们就是拖着不愿告诉下面。

而那些中下层军官又哪里懂得这些,见到皇军伤亡“上千”之后,立马就跟点着了火似的,脑袋上绑根带子便要上去跟共军复仇雪恨。

然后复着复着居然就变成光打29军了,原本设想的赶走宋哲原并建立华北反赤政府的计划,也在无形之中变了味。

上头看重的是后者,下面却只想着欺负夏国军队泄愤,于是口口声声说要重视共军,实际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。

若不是现在日军还占着一个工业国的便宜,身后又有美国人向日本倾销钢铁、石油乃至棉花等原材料,土共还当真用不着怕他们,一群建立在腐朽体制上的渣滓而已,有什么好担心的。

话说回来,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,这次穆虎三直接下了军令状,哪怕伤亡超过两万,也必须拿下北平日军,然后至少守住此地一个月。

在这两个目标里面,前者其实还算好办,唯一的难点的就是时间,必须赶在敌人援军从津门等地赶来之前,彻底歼灭北平周边的日军,否则一旦局势僵持下去,初来乍到的红军很难在根基薄弱的华北平原扎稳脚跟。

至于后面那个就有点麻烦了,津门本就是渤海湾内的主要港口之一,以红军目前的火力是很难和海上巨舰的大口径重炮对拼的。

如果敌人在地面作战失败之后,不顾一切地炮轰津门,那么不仅红军只能收复一座废城,还得时刻面临敌军登陆的风险,更不用提这些重型火力对群众和部队造成的威胁。

当年的一二八抗战中,日本人就是仗着自己的飞机大炮对申海大肆破坏,无论军用工事还是民用建筑,基本不作任何识别就实施炮击和轰炸。

所以对于日寇的节操,土共从来是不抱任何指望的,除非真的将敌人彻底打疼打怕了,否则这些小鬼子压根就不可能正视夏国,也不会把夏国人的命当命。

在北平战胜日军还仅仅只是第一步,而现在红军要做的,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这一步迈好了。

自从5号第一批部队赶到通州后,6号清晨红军正式接手通州县城,同时还不忘对华北驻屯军第2联队发动了伏击,集中使用的轻便火力,直接造成这支部队伤亡近半。

就连紧随其后赶来的第1联队,也在追击“通州溃敌”的途中再次遭遇埋伏,损失不小。

随即华北日军的注意力立马从北平城转移到了通州西北方向,所有人都在推测,共军主力很可能会从此袭来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