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三叶屋 > 历史 > 时空过客4251 > 第三百八十章 汉阳城下

程刚开完头后,相当于给这次会议定下了基调,虽然以他的资历和身份还远不足以达成如此效果,但在座各位都清楚程部长后头站的到底是那些人,所以在没有完全把握之前,很少有人愿意直接站出来明确反对。

果然,在程刚说完之后,伍翔宇又接着讲道:“程刚同志刚才的发言确实很有道理,不过有些地方我还是来补充一下吧,关于江城等大城市对于工业发展的意义,其实程部长之前已经跟我提过很多次了。

首先,我们得承认,搞工业还是得从城市入手,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,必然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,需要数量繁杂的原材料和庞大的工人队伍,所以必须选择交通便利并且靠近铁、煤等矿产的场所,从这点看江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但发展工业不仅仅是一座钢铁厂或者兵工厂这么简单,需要有足够时间的技术沉淀,配套设施也必须相当完备,会前发给大家的调查报告我想各位都看过了,如果按照现在汉阳厂的办法,就连有的钢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,那肯定是没有搞头的。

而且大家也不要指望能有什么外来援助,目前的力度已经接近极限,再多也增长不了多少,毕竟我们的海军现在还入不得海,列强想封锁我们,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所以在这我要强调的是,我们必须改变固有的误区,认为只要打下江城就什么都有了,这种想法是明显错误的,大城市只是革命发展的一个新起点,而不是所谓的终点,如果我们想要向苏联学习,那么就更需要认识到其中的差距。

何况说起发展工业,我想程刚同志应该比大家都要了解一些,即便是苏联方面的经验,真说起来,估计在座各位掌握的信息还没他的一半多,这点不需要再强调了吧?”

伍翔宇的话音刚落,在座的不少人都露出了悻悻的表情,关于苏联经验的讨论近年来可是从来没有停过,尤其是上次的扩大会议上,程刚那不讲道理的引经据典,可是为他赢得了一个“教条主义”的称号。

能被那些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批判为教条主义,如此待遇也就只有程刚这样的奇葩才能享受到了,但不得不说这一模式确实很有市场,毕竟背后可不是光辩经那么简单,实际上还是看谁更能够争取到大部分同志的支持。

在这点上程刚确实占据了相当的优势,因为本身就有物质基础,又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抵消了反对派的理论权威,而且他自个也从不争权夺利,与人兑完子后就由着李润石和伍翔宇上场,哪怕有人把他恨得牙痒痒都没用。

伍翔宇的这番话,也算是给程刚打上了一个补丁,让一些保持中立的同志逐渐改变态度,我们不是不打大城市,而是现在条件还远没有成熟,需要再发展一段时间,我们也不是彻底否定苏联路线,而是夏苏两国所处阶段存在确实先后差异。

https://

这套说法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,甚至可以说根本就尚未成熟,但不成熟的理论用来说服不成熟的革命者,有时反而会发挥出奇效。

最后当李润石上场的时候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被争取了过来,这时的他只需要确定好具体的战略方向,然后与其他同志一同讨论,补充更多的细节,并且在存在争议的时候,使用他丰富的经验去说服对方,也正是在这种水磨功夫中,方才切实地彰显了这位的领导才能。

当然了,李润石的水平肯定不仅限于此,但现阶段的红军还没有到需要有人出来力挽狂澜的时刻,相信李润石自己也不希望真的遇上那种情况,唯一感到遗憾的可能就只有程刚一人,毕竟像“四渡赤水”这般奇迹估计是没法上演了。

很快,又是一轮发言结束,会议也接近了尾声,本来参会人员就只有一部分政局委员再加上军队代表,总共不到二十人的规模,所以在一片举手表决之后,蛰伏已久的红军终于开始行动了。

截止到七月三十一日,最终转移至洪湖根据地的队伍主要以红四军为主,先期抵达了一万余人,后面陆陆续续又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‘偷渡’了好几批,总共不到两万人,当然这并不是红四军的全部兵力,但以目前的条件,在不被敌人察觉的情况下,这已经是极限了。

好在兵在精而不在多,红四军这支队伍哪怕在强者如林的一军团当中,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,甚至为了平衡各部队之间的实力,李润石在从中央苏区出发之前,都不得不先进行一番调整,将一部分主力调往其他兄弟部队,比如米丰的那三千人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