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三叶屋 > 历史 > 时空过客4251 > 第三百八十八章 扒路?扒铁路!

就在日本人费尽心思地搜刮汉阳工厂废墟下的破烂时,京汉线鄂北段一百多公里的漫长线路上,不仅发生了好几场相当激烈的战斗,还有许多被动员过来的群众,正与红军战士一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搬运行动。

八月十六日,花园车站以南三十几公里的工地上,远处的炮火声依稀还可以听见,不过在这里劳动着的军民却没有丝毫恐惧的意思,只是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。

首先由手艺高超的工人朋友使用专门的工具,将钢轨连接处的螺帽、扣板、弹条等旧材料拆卸干净。

接着“一二三……”的号子声响彻旷野,霎时间甚至都压过了远处的隆隆的炮火声,穿着各色服装的工人、农民、战士汇聚在了一起,大家用尽全身力气紧握手中的撬棍,齐心协力地将钢轨拨出线路。

最后,这些总长30英尺(约9米),重三百多公斤的钢轨,或者被依次切割成段,或者干脆直接被人们协力抬起,然后随着人流不断往向东运去。

乍一看上去,光凭这些人员熟练的动作,默契的配合,以及足够精良的工具,或许不明白底细的旁人,还会以为这是哪里来的专业团队,正在这里修理铁路。

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点,只要补充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工具,再加上土共超乎寻常的基层动员水平,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工程建设能力,绝对是当前时代最为亮眼的那一批,哪怕此时上场的人们大部分都从未参与过类似的活动。

中午,趁着休息的间隙,被上级派过来指导工作的技术员,利用场地上的有利条件,又给大家上了一场很有意思的政治课。

只见这名年轻的男同志指着身旁随便找来的道具说道:“工人朋友们,乡亲们,战士们,大家看呐,这里有两截钢轨,谁来说一下,它们两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没有?”

围在这边上课的人们来源各有不同,表现也大相径庭,可以明显看出穿着红军军装的战士要积极许多,不过那些农民打扮的汉子们虽然有些拘谨,可眼神当中却又透露着丝丝好奇。

“上头的字不一样。”很快,一名小战士举手发言,说出了他观察到的答案,同时也引来了大家的注目。

不过技术员同志这两天也经常带着大家伙识文断字,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化,大家闲着没事也乐得听上几句,同时对红军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认识,所以大家对此倒也没有太过惊讶。

“没错,大家看,这上面的字明显就不一样,左边这个是洋文,右边这个是汉字。”一边说着,技术员还搬出了一张黑板,上面正工工整整地写着两种不同的文字。

大家定睛一看,果然正是他们从钢轨上见到的图案,哪怕是不识字的文盲也能从二者之中看出明显的不同。

“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的呢?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,我们国家就已经能够制造钢轨了,当初这条京汉线建设时使用的钢轨,就有不少是由汉阳厂出产的……”

这时技术员慢慢讲述起了钢轨背后的故事,从最初的全部进口,到国产替代,本来国内的钢轨产量已经慢慢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。

可是随着八年前汉阳铁厂停产,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,所以大家看到的那些明显要新些的钢轨,就全部标的是洋文。

接着由钢轨为出发点,技术员又举了一个洋布洋纱的例子,很明显这种更加贴近大家生活的案例,要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,整条逻辑链瞬间就清晰了起来。

尤其是农民朋友,他们或许并不了解钢铁工业,也不关心铁轨到底是从哪里买来的,但过去几十年洋布洋纱输入之后,小农经济的破产还是给了大家极其深刻的印象。

最后的落脚点自然就到了买办政权的反动性上,这份宣传资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,随着分派各地的技术员、宣传队一同传播开来,利用各种条件向群众播撒革命思想。

或许短时间内这样的做法看不到多少成效,比如中午听完课后,大家也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,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之中,但是在大家的脑海中,正有希望的种子在默默地发着芽。

鄂豫皖苏区在鄂省的根据地,主要以黄安县为中心,实际掌控区域的最西端,距离京汉线最近的距离只有不到二十公里。

四方面军之所以兵分两路拿下花园站和黄披县,主要也是因为这两处地方一南一北位置确实恰到好处,正方便够根据地的军民们过去跑一趟来回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