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三叶屋 > 军事 > 海南1939 > 第693章

包头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的钢铁联合体,做为未来有可能发生大战时的备份。”

杨虎城接着说道:“我们没有想到,战争得来这么快,中央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到底,钢铁产业就是战争的发动机,沿海的所有项目全部暂停,所有人员和设备支援包头,光是工程兵就派了4个师6万多人,各种机械车辆上千台,首先要修通的是延长经榆林到包头的铁路,以便当地所产的油料可以送上去,包钢原来给的期限是4年一期投产,现在要压缩到一年半,全司上下都在为这个项目奔走,你看我的部门,就剩下了这里的四个人回来开国务院全体会议,其他的都上前面支援去了,哪怕是多一个人多搬一块砖,也能为国家多节约出一分钟时间。”

李永春叹了一口气:“不到西北不知道这里有多穷,有多苦,包头比西北还要偏远,那里常年大风,帐篷一不小心就被风给吹走了,去年冬天一场大雪,气温到了零下30度,别说干工程了,出门撒泡尿,都得冻成冰棍,地面硬得跟钢铁一样,锥子凿不上三下就得崩断,老毛子干这种活有经验,他们从乌兰巴托往里修,我们从归绥往外修,归绥到包头这一段两个师3万人加上动员的群众一共7万多人,分片包干,一米一米地米凿过去,那是真得苦啊,因为没有路,机械上不来,大雪把路堵了,车辆开不动,又不能干等着什么也不做,就这样,靠着人力,我们硬生生地打出了路基,铺上了枕木,只等苏联那边把铁轨运过来,铁路一通,机械就能进场,设备就能运进来,炼钢设备太大太重了,飞机根本不可能装得下,这就是内地搞工业建设的困难所在,未来的钢铁企业肯定会在海边,因为成本优势太大了,但是现在我们没得选择,包头钢铁、神府煤气、延长石油是华夏能否打得下去的命脉所在,就是咬着牙也必须也啃下来。”

冯玉祥动容了,他相信自己的老部下没有半点夸张,可能有所隐瞒,因为他们的手全都干枯开裂,血痕累累,就连秘书也不例外。

“我一定会在政协会议上向代表们呼吁,支援包头钢铁建设,动员更多的人去西北。”

“太好了,感谢你的支持,冯副主席。”

冯玉祥站起身:“我们的工作就是支援你们,全国政协代表的是什么?全国人民都会支援你们,不能只让绥远省一个省来承担。”

见他起身要走,杨虎城赶紧说道:“太晚了,就在这里凑合一宿吧,我们部门有空的帐篷。”

冯玉祥摆摆手:“不了,我现在就回延安,明天一早向政协提出来,早一天形成决议,早一天行动起来,你们争分夺秒,我们也不能落后啊,实事干不了了,为你们摇旗呐喊、搞搞后援还是可以的。”

两人无法,只能把他送上公路,好在这一带的路修得不错,就算开夜车,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,做为首都经济圈的一部分,延长一带的反特、剿匪工作早就结束了,饶是如此,杨虎城依然再三叮嘱司机开慢一点,以免发生什么意外。

冯玉祥不耐烦地把他们赶走:“一路都是解放军,有什么危险?你们就不要管了,婆婆妈妈,哪像个当过兵的样子?”

这倒是真话,延长公路修通之后,铁路和高速随之开始修建,这年头搞工程都是24小时轮班上,人休息机器不休息,新华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

人口啊,只要是堆劳力的活儿,咱们还真没怕过谁。

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全国一盘棋(三)

“解放区那么嗬嘿,大生产那么嗬嘿,军队和人民,西里里里,嚓啦啦啦,嗦啰啰啰。”

“齐动员呀么嗬嘿。”

上万人喊着号子,上万把锄头一齐落下,整齐地沿着荒地排向远处,开春了,积雪融化,地上有些泥泞,不过总算没有之前那么硬实,这里是归绥到包头的铁路工地,承建单位是铁道兵第3师,该师师长孙兰峰出身晋绥军,是傅作义的心腹部下,傅作义起义之后,由于有继续从军的打算,先是进了抗大高级班,既而升任第22军军长,目前正在日本本土作战,第22军只有很少的果府旧部,以前的嫡系第35军被整体改编,一半以上的士兵遣散回家,还有一小半编入了解放军正规部队,其余的又不想打仗,又没有其他技能的,就成为了新组建的铁道兵部队,当然,铁道兵也是兵,也要遵守我党的纪律,建立党组织,军官要进行思想改造,以适应我党的建军要求,他们大都是绥远本地人,在家乡当兵搞建设,有军人的待遇又没有作战的危险,自然是愿意的,于是,孙兰峰主动要求从野战部队转调铁道兵,傅作义也乐得放他走,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继续打仗的。

但是建铁路,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活,包头钢铁基地落户绥远省,这个偏远小城一下子热闹起来,一批批的先行者先后到来,有工程建设者,也有钢铁专家,前期规划就搞了一年,因为路修不通,设备运不起来,什么建设都是白搭。

到了1941年年初,国际形势突变,华美由暗战变成明战,国家对外贸易受阻,原本用于沿海钢铁产业的资源,全部要往内地倾斜,驻归绥负责归包铁路建设的铁道兵第3师发现,军委一下子把第1、7、11师三个铁道兵调到了绥远,第1师是老部队,第7和第11师都是新组建的,不过也是原来的野战军,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会战在绥远打响。

以包头钢铁基地为龙头,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是建设的重点,包头到归绥,包头到榆林,绥远到乌兰巴托,这条华苏交通大动脉从两国签署同盟条约之前就开始规划了,苏联对日宣战之后,一些路段也随之开工,为了加快进度,我党请来了苏联铁路施工队伍,他们有着丰富的高原严寒地区施工经验,蒙古高原这一段以国际招标的方式确定了由他们承包,借此契机,将原来的标准轨改为俄制宽轨,也是由这条铁路线首开先河。

“师长,你怎么来了?”

铁道兵第3师第8团团长李万华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,抗战时期担任第129师386旅工兵连长,解放战争时期升营长,呼应国家号召调到铁道兵,先是修建了神延铁路,又打报告参与重点工程包绥线的建设,如今升上了团长,年龄只有24岁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